今年,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密集推动,为市场主体注入了轻装上阵、转型发展的“源头活水”。据统计,截至10月底,济源市新增减税降费合计14.22亿元,广大市场主体减负担、激活力,动能不断迸发,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减负增效,激发传统行业开拓创新
河南中沃饮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果蔬种植、深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是近年来高品质饮料行业竞争加剧、饮料产品同质性高,企业急需大量资金调整产业结构。
正当企业一筹莫展时,济源市税务局“量身定制”了政策“套餐”送上门,并跟踪企业发展实际,及时排忧解难。“税务部门给我们打了一剂有力的‘强心针’,增值税税率下调减税可达1400万元,为新厂区新型生产线的引进投产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保障。”河南中沃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怀宣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新厂区开展年产8万吨果蔬深加工生产线和年产10万吨本草功能饮料的项目建设,加快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发展。”
利好叠加,推动实力企业提质增效
在河南济源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建的年产15万吨精品材项目已正式投产8个月。该项目是企业产品转型的又一重要项目,也是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开花结果的真实见证。
“公司能够迅速转型发展,离不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该公司财务处处长卢进介绍,今年多项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集中兑现,公司全年预计节约资金近1亿元。“省下来的钱正好用于扩大再生产、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放大特色,助力本土产业结出新果
今年,济源本土“火龙果”大卖热销,这种南方水果能在北方城市落地生根,其中也有税务的一份力量。起初,种植火龙果的果园负责人刘卫星有些许顾虑:“火龙果属热带水果,娇嫩得很,种植成本高,想规模化种植,又怕发展不起来。”
不过,老刘的顾虑很快就被减税降费政策给打消了。济源市税务局建立了企业“钉钉群”,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减税降费政策及征管流程,根据企业情况及时推送。刘卫星的火龙果园正好属于享受优惠政策的范畴,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喜讯”。他也及时把这个大“红包”让利给了消费者。国家的利好政策更加坚定了刘卫星特色发展的信心。目前,他已经开始为二期项目规划建设忙碌了起来。
强心增能,促进引进品牌反哺社会
引进于2008年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发展全资子公司。对本次深化增值税改革,企业财务负责人马磊坦言:2019年肉类原料价格高位运行,成本压力持续增大,经营利润下滑。正当企业面临经营“寒冬”之际,赶上了深化增值税改革的好政策,对企业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保证行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稳定剂。
“新一轮深化增值税改革,带给企业最直观的感受是减税降负,但从实质上看,体现的是国家打响中国制造品牌的决心,这一点对于我们做实体经济的来说比减税更重要。”该公司负责人马向前说,“下一步,我们有更加充裕的资金用来提升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设备水平,保障老百姓‘菜篮子’安全。同时借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定向对扶贫帮扶村招工,对帮扶村进行养殖专题培训,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