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换:用乡音乡情唱响退税减税大戏

日期:2022-07-12 09:14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号: [] [] []

打印本页 下载本页

  2022年07月11日 版次:05  作者:口述:金不换 整理:胡冰 贾正威 陈炳志

  金不换,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剧协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多次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春节戏曲晚会。以演出豫剧经典名剧《七品芝麻官》等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豫剧当代第一丑”。

  我叫金不换,豫剧大师牛得草的亲传弟子,从12岁学艺到现在,我已经在豫剧行业摸爬滚打了42年。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七品芝麻官,到退休后回到家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河南淇县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我用戏曲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担当为公、勤业为民的清官好官、优秀干部的动人形象,努力将传统戏曲文化唱进更多人心中。

  豫剧是中原地区文化的典型代表,群众基础深厚,唱词通俗易懂,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强。多年来,我活跃在街道乡村、田间地头,为基层群众演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特别是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 ,我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用一件件议案反映民情民声;借助豫剧传统表演形式传递国家的好政策,用乡音乡情唱好退税减税大戏。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税务好友”,也从税务工作的“台下观众”变为税收这个“大舞台”的参与者,并推动豫剧艺术紧扣时代脉搏传承创新。

    从戏班学徒到牛派艺术传承人

  1968年,我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后钟銮城村一个农家。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经常吃不饱饭,生活比较艰辛,和玩伴儿一起听豫剧、看大戏成了童年最快乐的事情。

  8岁那年,为了能去县城听戏,我和大哥足足走了15公里路,没钱买票,我们就蹲在剧场外的墙根儿听。平时,我也经常学着舞台上那些演员的动作,练习劈腿、下腰、走梅花桩等基本功。从12岁起,我开始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不要工钱,只管学戏。14岁那年,我来到鹤壁市豫剧团,并有幸跟随豫剧丑行名家牛得草先生学艺,迎来了我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在当时已颇具盛名的牛得草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学得了牛派艺术的真传。看到我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用功,牛得草先生对我说:“你这种精神就是黄金也换不来。”于是,先生赠予我“金不换”的艺名,毫无保留地将他的毕生技艺都传授给了我。1999年,我背着一兜方便面来到北京,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全国戏曲展演,获得了众多名家认可。2000年,我成功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为牛派艺术和剧团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牛派艺术在唱腔上形成了大本腔带有后鼻音、活泼大气、俏皮风趣的特色;在身段上,通过“晃帽翅、甩小辫”等夸张幽默的表演,展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在脸谱上,眉宇鼻梁间抹上“豆腐块”,丑中含威,正气凛然,用滑稽的艺术形式塑造文丑、官丑等角色的正面形象,让观众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七品芝麻官》是牛派丑角艺术的传世之作,“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经典俗语就出自其中。

  2000年,我担起了鹤壁市豫剧团团长的重任。为了将牛派艺术发扬光大,我在《七品芝麻官》《卷席筒》等经典剧目基础上,吸收学习各个派别、各个剧种的精华,从河南乡土文化中挖掘素材,先后创作了《七品知县卖红薯》《伙夫县长》等新戏,并将《七品知县卖红薯》从传统舞台搬上大银幕,荣获了中国电影华表奖。

  戏曲源于百姓生活、反映时代风貌、服务社会发展。时代不断进步,群众喜好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戏曲艺术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打造精品。在继续为戏迷们表演《七品芝麻官》的同时,我以退伍老兵徐光带领鹤壁淇县大石岩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为蓝本,创作了大型豫剧现代戏《头雁归来》,并登上了央视戏曲频道,成为鹤壁机关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激发党员干部担当奋斗、矢志为民的“必修课”之一,也成为宣传鹤壁市乡村振兴的一张“活名片”。

  同时,我们剧团还围绕鹤壁悠久的历史文化,先后拍摄了宣传淇河文化、展现姜太公协助周成王故事的戏曲电影《姜太公走淇河》,反映“药王”孙思邈隐居鹤壁五岩山期间心系苍生、发展医学的戏曲电影《五岩山》等作品,活化了鹤壁故事、中原文化、爱国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地演出比较困难,为了能服务好广大戏迷,我们借助网络平台,把传统戏曲舞台搬到“网上”,通过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方便群众看戏听戏,平均一场直播的观众人次可达3万多,使豫剧艺术通过网络平台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扬清厉俗的正能量。

   从税务“老朋友”到税宣“代言人”

  40多年来,怀着对戏曲艺术的痴迷和热爱,身担传承牛派艺术的职责和使命,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徒走到豫剧舞台的中央,赢得了越来越多戏曲爱好者、老艺术家的喜爱和认可。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多,我个人和剧团的收入不断增加,我开始直接成为一名纳税人,但原来对税收的理解还稍显粗浅。

  近年来,我经常到基层、企业调研,在全国两会上也高度关注税收议题。随着税务部门走访服务和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我和税务人打交道的次数越来越多,结识了很多优秀的税务干部,与税务部门的情谊不断加深。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税收工作的认识可谓“焕然一新”,也深刻理解了“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八个字的真正含义。其中,便民利企的办税缴费举措和税务干部的忠诚担当让我印象深刻。

  便民利企的办税缴费举措,我有切身感受。2018年我首次参加全国两会,那年两会上传出了国税地税机构合并的重磅消息。回到鹤壁后,我特别关注税务机构合并的进程。当年7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鹤壁市税务局正式挂牌,我随之感受到纳税的便利。

  特别是近两年,我常听剧团的财务人员和曾经走访过的企业给税务部门点赞。他们告诉我,这几年税务部门推出的个税APP、社区办税“微厅”等网上办税、就近办税的系统和平台,让纳税人缴费人不用排队、不用跑腿,在网上、手机上就能办理。遇到涉税问题,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就能远程帮办。同时,我们剧团所有职工的社保费都可以在网上缴纳,非常方便快捷。这些都是利国、利民、利企、利税的大好事。几年下来,我总结了四个“真”概括我的感受——最多跑一次的办税体验真好,居家办税、就近办税的渠道载体真多,智能办税的技术含量真高,税务部门的办事速度真快。

  税务干部的忠诚担当,让我印象深刻。2019年7月,作为评委和嘉宾,我受邀参加了鹤壁市税务局“庆祝建党98周年暨‘党在我心中’红歌大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税务部门的集体活动,税务干部精神饱满的姿态、雄浑嘹亮的歌声、昂扬向上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赛中十几支队伍生动演绎了《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等经典爱国曲目,当时我就不禁感慨:这是一支“讲忠诚、听指挥,讲团结、有力量,讲担当、重素质”的队伍。

  2020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前夕,我们剧团的演出地——鹤壁市芝麻官大舞台迎来了60多名税务干部,他们看了我主演的大型现代豫剧《头雁归来》。演出结束后,几位税务干部拉着我的手说:“通过您的表演,我对徐光同志的感人之处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真正感受到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今年2月,网络直播鹤壁市三级干部大会,我看到受表彰次数最多的几个单位中就有鹤壁市税务局。作为税务部门多年的老朋友,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年3月,我成为鹤壁市税务局的“税收宣传代言人”,真正和税务局从“老朋友”变成了“一家人”,这份难能可贵的“税务情缘”让我倍感荣耀,也倍加珍惜。

  今年6月,我受邀到鹤壁市税务局调研参观。在税务局的党建教育基地,来自浚县税务局的“出彩河南人”李刚、鹤壁市山城区税务局临近退休仍然奋战在退税减税一线的董保风等人的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中国税务精神正在鹤壁市税务系统传承发扬、落地生根。近期,我也打算带着剧团的同事再到税务局参观学习,把税务部门抓党建、提素质、讲忠诚、重担当的做法和精神带回剧团,促进我们的党建工作,丰富我们的戏曲创作。

  随着对税收工作的深入了解和与税务干部的进一步接触,我对自己的“税务角色”也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作为一名纳税人和减税降费的受益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有一定知名度的戏曲工作者,依法诚信纳税是我义不容辞的应尽之责,配合税务部门开展税收宣传是我履职为民的应有之为。

   从唱好豫剧到唱好退税减税大戏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我真切感受到“减税降费”“税收优惠”等词语的热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每年都以一定篇幅介绍过去一年减税降费的措施、成效,新的一年税费优惠的政策、目标。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关于减税降费的讨论很多,媒体报道和专家解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

  和我同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远大,时常向我讲这几年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对他们减轻税费负担、致力技术研发创新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国两会前夕,吴远大谈税收优惠的文章《税务助力 国产芯片更强劲》登上了《中国税务报》的头版。可以说,作为近几年减税降费政策讨论出台的见证者、作为税费优惠政策的受益者、作为税收宣传的参与者,我们两人“现身说税”,传递了税收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百姓民生的主旋律、好声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公布后,迅速在会场内外引发强烈反响,如同我们戏曲表演中的“主角名角”:出场前万众瞩目,出场后齐声喝彩。

  豫剧作为中国有影响力的地方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豫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离不开税收等各项政策的扶持和帮助。我们剧团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力度不断加大、“六税两费”减半征收、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让我们剧团近年来共享受各项税费减免6万余元。从我个人来讲,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也让我直接感受到个税减免的利好。这些税费红利都为我们剧团减轻负担稳军心、轻装前行抓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4月,第31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在鹤壁市豫剧院芝麻官大舞台,我即兴创作了《税务人为中原出彩再创新光辉》唱段,用传统戏曲艺术为“税收优惠促发展 惠企利民向未来”的美好愿景献唱——“党中央定决策退税减税,咱河南税务人心领神会。到基层搞调研细致入微,送春风送温暖养花护蕊。明白卡写明白收的什么税,面对面心连心讲解法规。企业有困难,我们共同应对。疫情压顶咱可以延缓缴税,要帮咱制造业搞创新减负增惠。爱小微如爱那温室花蕾。优惠了小微企业所得税,又落实大规模留抵退税。手拿着掌中宝网上办税,领发票快办结决不推诿。纳税人收税人心心相印,富国家强民族共铸丰碑。税务人头顶着闪闪国徽,为中原更出彩再创新光辉!”

  《中国税务报》《河南日报》《鹤壁日报》和鹤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很多戏迷朋友转发推广,也引起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领导的关注。能够用戏曲舞台搭建起税务部门和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我看来,戏曲工作和税务工作,同样服务于人民群众和时代发展,必须脚踏实地地走进人民群众之中。戏曲人和税务人也都同样需要肩头有使命、心中有百姓、脚下有泥土。

  近日,我读了《中国税务报》6月13日的税收文化专刊,看到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老师、皮影雕刻技艺非遗传承人薛宏权老师、华阴老腔艺术顾问党安华老师为税收工作宣传点赞的报道后,感到非常亲切,深受启发,利用戏曲艺术宣传税收工作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如今,我已经成为鹤壁市税务局聘任的一名“税收宣传代言人”,通过《头雁归来》等现代豫剧的成功创作,我认为戏曲艺术服务税收宣传,既是向广大群众普及税收政策的必要之举,也有成功的经验和路径。今后,我会继续用戏曲唱段,将国家的退税减税政策编成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唱词,唱到企业之中、乡村之中,让群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了解政策内容、积极享受红利;同时,从税收工作、税务干部中挖掘好典型、好故事,创作精品戏剧,让群众看到税收工作的职责所在、使命之重和税务人的忠诚担当、兴税为民,促进全社会形成支持税收工作、诚信纳税的浓厚氛围,实现戏曲工作与税收工作的珠联璧合、双赢共进,用乡音乡情唱出百姓心声、唱好税务精神、唱响时代赞歌!

相关解读